中秋团圆饭重症监护室门口的中秋夜齐鲁壹

2023/5/31 来源:不详

白癜风医院挂号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211002.html

中秋团圆饭

重症监护室门口的中秋夜

文/马学民

月圆、人圆、情圆、事圆、圆满,似乎是一个人从少年轻狂到老道熟成的不竭追求。

今年中秋节,我早早起来,叫醒儿子,买来大袋小兜的礼品:烧鸡、月饼、酸奶,还有猕猴桃、火龙果、石榴等各种水果。驱车50多里回老家看望父母,这一习惯早已成了雷打不动的不成文规定。

每年中秋节,父母很早就开始盘算时间,妹夫和妹妹也都张罗着那天聚会,看怎样组合,参加的人最多,不管是早一天还是晚一天,只要是全家人在一起了,父母的心里就像过年一样欢喜。

十点多,正在厨房摘菜的我突然接到妻子打来的一个紧急“看看能快点回来吧,你大娘又进重症监护室了!”

我心里猛地咯噔一下。8月15日前一天,医院看望,见老人一直咳嗽且十分剧烈,刀口处有隐隐液体渗出,就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去吧,孩子,杏丽(爱人小名)和她姐姐忙不过来了,”母亲知道了岳母病情加重前来劝导我。妹妹和妹夫也说:“放心去吧哥,我们在家陪老人过中秋,吃完饭孩子给你送家走。”

一路上,我不知道怎么开的车,50多里的乡村公路仅用了26医院门口,直奔三楼重症监控室。

原来,10天前,老岳母患重病,医院专家来菏泽做了足足4个多小时的手术,在重症监护住了3天后转入普通病房,主治医生说手术很成功,恢复也不错,预计一周后拆线,可以回家吃中秋团圆饭了,一家人甭提多高兴了!

很快,我从主治医生那儿得知,因为这几天老人连续剧烈咳嗽顿开了内刀口,还必须二次手术,重新麻醉重新缝合。

一个80多岁老人,再上手术台,再受二茬罪,我们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但又有什么办法啊?和前几天一样,缴费、签字,急匆匆准备第二次手术。

等待家人手术的过程是一种悲啼和痛苦,在重症监护门口陪同家人更是一种熬煎。其心情,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没有切身体验的,就好像在阎罗殿前无奈地等待判官的宣判,也好似在鬼门关前一心只想把挚爱的亲人拉回。

老岳父是位公安干警,早年因公去世,孤单的岳母一人把几个孩子拉扯成人,不想熬煎孩子,仍在农村居住。去年春节期间,医院住院40多天,正月二十出了院。医院过年,住院几乎两个月,过了二月二才出院。本想灾星都过去了,谁知今年中秋节又来了一次更厉害的。

手术开始前,我漫不经心,还能囫囵吞枣似地看一两篇汪曾祺的网上短篇小说,随着一会拿药,一会取针,再无心情了。在候等厅踱来踱去,有时三步,有时两步,还要不时地侧身给来往的人让道。

当天下午4点多,两个多小时的手术后,老人出来了。这次手术还算顺利,但原来拔掉的各种引流管等又都插上了,还戴上了呼吸机。

推着老人,看着她双唇不停地翕合蠕动,我急急地俯下身去,听得她喃喃地唤痛,其呻吟已相当柔弱,无力得令人想失声痛哭。因20多天未进面食了,老人面色如腊纸一般,一脸苍白,毫无颜色。

当老人再次被推进重症监护室那一瞬间,我的心好像突然被一种东西反复揉搓,如撕裂般噬痛。在重症监控门口,护理人员接病床的刹那,二姐和妻子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地祈祷,爬在床边泪光盈盈:“娘,您受苦了,请配合治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旁的两个外甥也在给姥姥加油!

“6号床病号醒了不?用药几瓶了?还拿针剂不?”爱人不能碰见护士,碰见就问这几个问题,没事找事和护士套近乎,千方百计了解老人病情。一位护士说:“我在这工作十几年了,像她这样80多岁老人如此坚强,很少见的!”

不知道中午什么时候吃的饭?一晃晚上8点多了,仍没有一点饿意,爱人掂来了几份水饺,哀求我们吃点。二姐还专门拿来了一斤月饼和几个苹果,对着监护室,在不锈钢连椅上摆了摆,算是和老人一块圆月吧,然后掰开分给大家吃。

透过窗外,那一轮金黄的明月挂在浅蓝色的空中,仿佛刚刚从清澈的河水中沐浴过一般;一颗颗星星快活地眨着闪亮的眼睛,像是无知的孩子。

月辉轻柔,洒落在重症监护室门前。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揪心的日子,陪老人在重症监护室门口吃了一顿不平凡的中秋月圆饭。没有大鱼大虾,没有大鸡大肉,却有月饼!

亲情是一种无法割舍,血浓于水,至纯至美的情谊。又想起了去年回家过中秋节的事来,父亲在村西头饭店定了两桌菜。妹妹、妹夫带着外甥和外甥女都来了,大大小小20多口人。团聚,少不了鸡、鱼的。鸡,寓意大吉大利,鱼,内涵年年有余,即是美好生活新的开端,更是一个永久的期冀。

记得每年中秋时节回家,我都提前几天给母亲打个电话,让她务必蒸点红薯叶或者煮点毛豆,尤其是母亲蒸的地瓜叶很好吃,拌点蒜泥,滴几滴香油,或者炒一碗秦椒红薯梗子一块吃,真是美味大餐!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市区菜市场,只要见到卖红薯叶子的,我总会买几把回家,但总感觉没有儿时母亲做的爽口,虽然爱人加油、加调料,有时还打入个鸡蛋。

满满一桌子菜,围了满满一桌子人,给父亲斟上了满满一小杯子白酒,满满的心情溢于言表,满满的祝福声此起彼伏……中秋月圆日,每个中秋月圆日,彰显着幸福,流淌着和谐。这个时候,父母愿意看到的是张张洋溢的笑脸、酒后的面红耳热,愿意数落的是那张大圆桌旁的座位,愿意品尝的是孙子外甥的敬酒夹菜。

饭桌上最后一道美食是吃月饼。等到酒席快差不多的时候,母亲就从她那50多年的枣木桌子嫁妆上的一个木箱里,拿出在集市上新卖的二斤月饼,一个一个掰开,有几人掰几块,让大家每人都尝一口,就好像大年初一中午饭、鲁西南农村一家人必须都吃一块“花山”(一种由六块花卷组成的类似山、春节祭祀灶王爷的花糕,据说吃了同一个花山,一家人即使天南海北也不分离)一样。于是各家也拿出自己的月饼与大家共享,这时候最热闹的是孩子们,咬口这个,尝尝那个,常常是吃不半口就递给两位老人。

天上月圆时,合家分饼忙。阖家多少人,月饼就切成多少份,每人安享自己的那份甜蜜与幸福。若有人缺席,他的那份便被保存起来,寓意着家人对游子的牵挂与期盼。

一家人一起在中秋月光下品尝那香甜的月饼,哪怕每人只一口,这风俗在鲁西南一直流传着,母亲说这一习俗从她老奶奶时就有,那香香甜甜的味儿,就是家的味道!

离开老家已经30多年了,我也品尝过无数种华贵的月饼,什么椰蓉的、蛋黄的、凤梨的、豆沙的、甚至还有木糖醇的、肉馅的,可谓花样繁多,可是再好的月饼,都不如儿时记忆中母亲给的家乡的那块月饼好吃。因为童年的月饼,犹有暗香清盈。

吃完饭,父亲总会扛着粪箕子,领着孩子到村南自留地里掰几棒嫩玉米,扒几块红薯,掐一兜子红薯叶,薅点毛豆,有时还刨点花生,回家来摘得干干净净,放在不舍得扔的塑料袋里,让我们捎到城里吃。

“自家地里种的东西赤实,”不善言语的父亲一兜一袋给我们放到车上说,“到家一定要先倒出来,别捂了!”

淳朴善良的话语让离开乡村到城市谋生的我们,一年一度领略一番田园生活的风光和乐趣,总不能忘怀的是家乡水、家乡饭的甜美,更多的是难以割舍的亲情。

中秋月圆夜本是团圆的日子,端起酒杯的刹那,总会发现缺少几位亲人。老人在,家就在;没有老人的家,注定是不完整、不完美的。其实,人世间的走走停停,来来往往,又何尝不是如同那轮圆月,时圆时缺呢!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过了白露,即是中秋。

愿每个中秋,家家都有一桌好饭,都有亲情慰藉;愿每个家庭,都平平安安,共享国之泰康。

二〇二一年九月十九日

作者简介

马学民,大学学历,曾任中共菏泽市开发区工委机关报《今日开发区报》总编,山东省散文学会、菏泽市作家协会、菏泽市民俗学会、菏泽市儒学研究会会员。年主持编写《丹阳志》,著有《春华秋实》《菏泽开发区史话》,主修10卷本《开濮曹徐马氏族谱》,参与编写《曹州国考名士集传》《曹州文坛集传》《曹州知名将士集传》《菏泽开发区社区概览》《百村记忆》《菏泽市开发区志》等十多部。作品入选《胶东散文十二家·马学民卷》。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首届“青未了散文奖”获得者。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