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元以上将被重点监管今年的月饼如何卷
2025/2/6 来源:不详■天河麦德龙超市售卖的“锦华盛享装”月饼礼盒搭售了坚果、凤梨酥、西饼。新快报记者陈福香/摄
扫一扫获取更多快消资讯
■中秋节快到了,各种包装的月饼已经放上货架。新快报记者李小萌/摄
中秋节是很多商家重磅投入和重点争夺的市场,月饼更是节日团圆和礼尚往来不可或缺的。针对老生常谈的天价月饼,今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信部发布《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第1号修改单,并于8月15日正式实施,对月饼的包装层数、成本等都有明确规定,倡导践行绿色低碳理念、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今年6月,工信部、商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再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要求杜绝“天价月饼”和过度包装。
中秋佳节将至,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广州的一些商超发现,麦德龙在售的一款月饼违反规定,搭售其他产品。广东省消协近日发出消费提示,消费者可以投诉违规月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新快报记者陈福香
新规
元以上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
曾几何时,市面上大几千甚至上万的月饼并不少见,“盒比饼贵”的现象被屡屡吐槽,不过,这样的情况今年就成为历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发布了月饼“瘦身令”——《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对食品包装做出严格规定。该规定已经在8月15日生效,这意味着8月15日后生产的月饼都必须严格执行新规要求。
新规重点提及到几个信息:减少包装层数,月饼的包装层数从最多不超过四层减少为最多不超过三层;简化包装材料,包装材料不应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等贵重材料;严格混装要求,规定月饼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提出,对单价超过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包括检查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是否符合限制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关于包装层数、包装成本占比、包装材料等要求,是否符合食品质量安全等规定,是否明码标价,是否存在价格欺诈行为等。
月饼作为我国传统大众食品,大多数价格比较亲民,从多年市场情况看,约99%的盒装月饼单价在元以下。近年来出现的“天价”月饼,往往伴随着豪华包装、使用珍稀食材以及搭售高价商品等现象,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只占市场销售额约1%的单价元以上的盒装月饼中。
走访
有商超依然售卖“搭售礼盒”
近日,新快报记者实地走访了广州多家超市,在天河区太古汇的Olé超市,周末时不少市民在选购月饼,在十多个月饼品牌中,最贵的是半岛酒家的流心奶黄月饼,售价元。导购员打开月饼盒向记者展示,这盒生产于7月20日的月饼,保质期天,没有配置刀叉。“半岛酒家的流心奶黄月饼号称是月饼界的‘劳斯莱斯’。”导购员推销说。另一个价格稍低的则是澳门产的英记玲珑月饼,售价元。其他月饼售价在均在元-元之间。
在太古汇一楼的文华东方酒店,仅有两款月饼在售,分别是元的扇悦东方月饼礼盒和元的扇赏东方月饼礼盒,生产日期是8月26日,保质期60天,两款月饼均配置了餐具。
在华润万家超市华景新城店,记者看到十几个品牌组成了五个月饼堆头,几乎都是铁盒和纸盒包装,价格从几十元至元不等。按照新规,月饼不得与其他产品混装,而“刀叉”也属于“其他产品”。
广州一家未具名的商家透露,如果客户有需求,商家会提供餐具,但在商超终端,全部都不会主动配置。
记者昨日在天河麦德龙超市看到,一款名为“锦华盛享装”的月饼售价元,全场最贵。这款两层月饼的生产日期是8月16日,上面一层是8个月饼,下面一层是坚果、凤梨酥、西饼,明显违反了“月饼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的新规。
9月5日晚上九时许,记者再次走访麦德龙天河商场,发现这款月饼已经下架。
商家
月饼创新可以体现在口味和包装上
趣香中点文化发展(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庞光胜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月饼包装的材质方面,以前有一些贵金属、红木等材质,或者大纸盒,今年则以铁盒和小型纸盒为主,“以前很多盒比饼贵,现在基本上没有这个现象。”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部分月饼都取消了餐具配置。对此,庞光胜认为,月饼食用场景主要为家庭,取消刀叉,不会影响食用,既降低成本又环保。
数据显示,-年,中国月饼礼盒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预计年中国月饼礼盒销售额将达到.7亿元,同比增长11.8%。随着消费者饮食升级,对月饼的口味需求多元化,以及节日送礼需求激增,预计年月饼礼盒市场规模将达亿元。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商家各出奇招,纷纷用创新的口味和包装吸引消费者,以趣香为例,结合广式特色研发出风行酸奶蓝莓月饼、皇上皇腊肠莲蓉月饼和仙泉湖牛奶豆沙月饼等,在包装上也使用了很多岭南和国潮元素增加吸引力。
消委会
发现商家违规,可依法投诉
在传统消费观念中,精致包装和高价商品往往更显档次,更适合过节送礼。然而,面子心理已经不符合当前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消费潮流和趋势。月饼作为一种应节食品,应回归食品属性和传统文化本源,无论是何种口味、食材,都应在合理的价格区间。广东省消委会呼吁,消费者应当摒弃面子心理,选购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