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名故事台湾小吃多含有浓厚的中华文化

2023/3/14 来源:不详

台湾小吃美味大家都知道,但它的来源大多数台湾人、大陆人都不知道,其实,许多台湾小吃都源自中国大陆,品尝台湾美食时,享受的不仅是味蕾上的满足,更是浓浓中华文化及历史的飨宴。

壹蚵仔(大肠)面线

蚵仔面线是台湾最普遍的庶民小吃之一,其实它是源自福建厦门的一种面线糊小吃,加上台湾自创的特色备料,如蚵仔、猪大肠等,有的会加点猪肉羮、贡丸、鱼丸等,不过太杂反而没特色,抢了主角的味;汤头主要是以柴鱼、干虾米或干牡蛎等海味来提味,鲜甜的海鲜干货熬汤后加入细面线,加上蚵仔(蚵需先拌太白粉后汆烫一下备用)、猪大肠(用卤过的猪大肠较有香气),吃前再加一点最重要的调味料,如醋、蒜泥、酱油及香菜,真是画龙点睛;爱吃辣的可以再加点辣椒,各种层次的味道全在一匙里,放入嘴里,真是人间美味。

贰永和豆浆

所谓永和豆浆店,事实上指的就是今日中正桥头的世界豆浆大王(原名东海早点店)、四海豆浆两家店,因为名气太大,北部人都管它们叫永和豆浆。

店铺创始于年,两位随国民党来台的退伍军人(李云增、王俊杰),因为对大陆家乡早点的思念,将老家的手工油条与豆浆,加上台湾独创的香酥烧饼,在新北市中正桥头附近胼手胝足地摆摊制售,由于味美价廉,加上非常浓郁的豆浆香味及各种美食,俘获了台北市民的心。

早期永和的豆浆店(四海、世界)只卖豆浆、烧饼、油条。而豆浆、油条都是咱中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只是李、王发明将烧饼夹油条,成为“烧饼油条一套”的新吃法,将它发扬光大,做得既精又美味,一时蔚为风潮,成为全台湾特色早点之一。

豆浆与烧饼油条这道所谓的台湾小吃蕴含非常深厚的中华文化及历史,是一种中华美食结合台湾道地文化的小吃。

豆浆的起源是在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因为母亲生病,每日用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给母亲饮用。刘母之病好转后,孝子淮南王的豆浆做法很快便传到民间。

油条又叫“油炸鬼”,其实指的就是中国南宋时期陷害岳飞的奸相秦桧和他的老婆。相传南宋百姓为岳飞之死愤愤不平,就用面粉做成有如秦桧夫妻的面人,丢到油锅里炸,借此泄愤,一边炸还一边叫喊:“来喔,来吃‘油炸秦桧’哦!”慢慢简称为“油炸桧”。

至于薄酥烧饼则是台湾人自己发明的。“烧饼夹油条”一套这种绝妙的吃法,也是台湾人发明的。许多大陆来台的老乡纷纷学习制作酥脆芝麻烧饼,加上传统的炸油条,配上一碗热豆浆,很快变成台湾北部达官显要、贵妇名流的早点甚至宵夜。

叁四神汤

四神汤是台湾著名的小吃之一,也是一道极具中华文化底蕴及历史典故的小吃。由于台湾气候多湿热,平常或天冷时喝碗四神汤,胃就暖了,精神都会好起来。

相传清朝乾隆下江南时,随侍在旁的四位爱臣,由于日夜操劳,加上水土不服,相继病倒,连御医都束手无策。后出现一位僧人开出一方子,以莲子、芡实、淮山、茯苓等四味药与猪肚炖煮,四位大臣服用后逐渐好转。

此神奇方子因此流传民间,被称为“四臣汤”。后来传到台湾,由于闽南语“臣”与“神”同音,加上四药材炖猪肚或小肠的神奇传说,以中医的理论看,确有去湿解热、健脾胃、治腹泻、滋补强身的功效,在台湾“四臣汤”以闽南语发音就变成今日台湾的“四神汤”。在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四神汤加点枸杞泡米酒,身子一下子就暖起来。

肆筒仔米糕或称清水米糕

筒仔米糕是一样常见于台湾的糯米小吃,类似台湾人生小孩时报喜送亲人的油饭,筒仔米糕顾名思义是将油饭放入竹筒或铁罐中炊煮而成,因此称之为筒仔米糕。

清水筒仔米糕看似是台湾土生土长的小吃,但事实上它也是源自中国大陆的美食。宋朝大文豪苏东坡的《仇池笔记》里所记载的“盘游饭”,据传就是今日台湾筒仔米糕的前身。

台湾先民将苏东坡的“盘游饭”带到台湾,加入台湾文化元素就成为今日的油饭或筒仔米糕,在台湾中部发扬光大,变成属于台湾中部的独特小吃。

伍咸芋粿

台湾盛产芋头,而甲仙芋头可媲美广西荔浦芋头。咸芋粿事实上也不是台湾自创小吃,而是古代从福建传到台湾的小点心。

咸芋粿的做法是先将芋头去皮后切丝用中火慢炒,加入番薯粉泥及调味料后搅拌均匀,定形成饼状,再加一些肉臊或油葱酥在芋粿饼上面,蒸煮约2小时。吃的时候,淋上各家的独门酱料,各家的美味差异主要就在这酱料上。

咸芋粿吃起来松松绵绵,入口后浓浓芋香久久不散,口齿留香。台南地区有许多有名的咸芋粿店,如川记、阿财、许家;新北市的阿瑞官(新庄)也很有名气。

陆羹(肉羹、花枝羹、鱼酥羹……)

“羹”或称“焿”是台湾一种非常普遍的夜市、巷弄平民小吃。

台湾的“羹”源自中国传统美食。楚汉相争时期,就有“分一杯羹”这个成语,可见汉代就有“羹”这种食物。唐朝诗人王建著名的诗《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说明“羹”在唐朝已是家庭常见的汤品。

台湾的“羹”承袭福建口味,酸酸甜甜的,有肉羹、花枝羹、鱿鱼羹、虾仁羹、魠鱼羹、鱼酥羹、虱目鱼丸羹、羊肉羹、鸭肉羹等,种类千变万化。

台湾的“羹”的重点在于汤头,主要是以猪骨或柴鱼熬煮约两三小时,加入大白菜、笋丝或萝卜备用;猪肉、花枝、鱿鱼、虾仁则须切成小指条状,加入调味料与鱼浆、蛋搅拌均匀,让猪肉等裹上一层薄薄的鱼浆,再用滚水汆烫定型,加入熬好的汤头里继续熬煮约半小时后关至小火,再放入蒜酥、柴鱼片等调味料提味,以太白粉勾芡搅拌均匀成琉璃状,即成鲜美的羹汤。

食用前随个人喜好加入少许胡椒粉、沙茶酱、乌醋、香菜或辣椒酱,吃下去口中有种酸甜滑溜的感觉。

柒北方面食——水饺

台湾最高纪录一天吃掉万颗水饺,可以叠出座台湾大楼!可见台湾人有多爱吃水饺!

大家都知道,饺子是中国大陆北方人的主食,随国民党来台湾的人中不少是北方人。经国先生时期的“行政院长”孙运璇、大润发董事长尹衍梁、台湾影星大美人林青霞都是山东人;前“立法院长”梁肃戎是原辽北省昌图县人。

北方人以面食为主食,所以水饺、水煎包、锅贴、葱油饼、韭菜盒子、馅饼等面食文化也都带到了台湾。这些台湾面食不但葆有家乡的味道,更融合台湾元素,与今日大陆北方面点相较,别有一番风味在舌头,更有特色。尤其是水饺,可以说是台湾最佳庶民美食之一。

捌水煎包(或称生煎包)

水煎包是台湾街头巷尾的小吃,每天早上上班族赶路的美食,一边吃一边赶路,到了办公室还口齿留香。

水煎包是中国传统美食,相传汉高祖刘邦和母亲逃难到江苏丰县时,包子店正准备打烊,老板见他们可怜,就想把店里剩下的材料做些包子给他们充饥,因为当时蒸笼已经收了,就把原本要蒸的包子放在灶上的锅中生煎(或称水煎)。

刘邦母子当时饥寒交迫,食后觉得此包子特别美味。日后刘邦登基称帝,对这救过命的美味包子念念不忘,生煎包(或称水煎包)也就因此一炮而红。

水煎包内馅主要是高丽菜或韭菜加猪肉。将包子放入一大口的平锅里,煎时放点油,倒入面糊水,盖上锅盖持续煎煮,当水煎包熟透,底部就会煎出漂亮的脆面皮,就完成了一颗颗“脆皮黄金煎包”。

玖凤梨酥(又称小金砖、旺来酥)

凤梨酥是大陆同胞来台旅游必选的第一名特产,如今商家不断推出不甜和带点酸的凤梨酥迎合大陆客户口味。

凤梨酥也是源自中国大陆,相传在三国时代,刘备迎娶孙权妹妹时,订婚礼饼中便有以凤梨(即菠萝)入馅制成的大饼,约八寸大小。

台湾婚礼习俗中,订婚礼饼共六种口味,代表六礼,其中一种是凤梨饼。但喜饼太大,不方便个人享用,台湾商家发挥商业头脑,便研发出一种如火柴盒大小的凤梨饼,称之为凤梨酥,因此流传开来。

凤梨以闽南语发音近似“旺来”,象征兴旺好运来的意思,所以凤梨及凤梨酥就变成台湾初一、十五拜拜时常见的贡品之一,取其旺来之意,深受台湾民众喜爱。

拾红龟粿

一种台湾糯米小吃,是以乌龟为形状的糯米粿。红龟粿也非台湾自创的甜品小吃,早年从中国福建传到台湾,渐渐发展出台湾独有的风味。

红龟粿早在中国古代就常出现在祭祀中,以前老祖宗以活龟为牲醴之一,祈求神明保佑长命百岁,因为乌龟自古是长寿、吉祥的象征。后因活龟取得不易,加上佛教在祭祀时禁用荤食,要求用素食,古人逐渐发展成以糯米做成的素龟替代活龟。

染红色的糯米团嵌入乌龟形状的模子里,就压成乌龟的图案。红色外表代表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看起来就像是会让人带来好运。在民间作为供品的祭祀龟,大致包括红龟粿,红龟(面龟)、鼠曲粿、米糕龟、面线龟和米粉龟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