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花卉四十年的蜕变与新生

2022/6/4 来源:不详

白癜风是怎么回事 https://m-mip.39.net/pf/mip_6787181.html

在花木界,“青州模式”一直是特别的存在,大家都去过、见过,但谁也学不来。“青州模式”为什么会诞生?恰恰是山东青州花农自己闯出来的。

跑马圈地,占据市场份额

总有人开玩笑说:“就算是捡到几根小枝条,青州花农都会拿回家扦插,看看能不能成活,到底能开出怎样的花。”这句话既说出了青州花农刻在了骨子里的花卉基因,也反映出当地花农的勤劳肯干。

40年前,黄楼街道农民李鸿儒试种的一小片花田,给他带来了高收益。当地农民发现种田种不出大名堂,便纷纷效仿种起了花卉。随后,以家庭为单位的花卉种植经营模式在青州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专业的花卉交易市场,从生产到销售,花卉产业的链条越来越长,花农的致富路越来越宽。于是,当地便有了“一亩花十亩菜,一亩菜十亩田”的说法。

叫跑马圈地也好,叫自由发展也罢,如今青州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3.5万亩,年产值亿元。其中,蝴蝶兰年产量近千万株,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凤梨年产量多万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草花、多肉更不必说,占了全国产量的半壁江山。同时,青州市花卉苗木交易中心也成为江北最大的花木交易中心,是“南花北运、北花南移”中转站。

不管是“抓药方”式的多品类购买,还是单品种巨量采购,青州都能满足。巨大的体量,让青州花卉在市场博弈中掌握了主动权,也成为市场规则的一部分。如今,青州花卉价格就是北方花卉市场的晴雨表。

当然,产业发展过快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生产环节盲目跟风,质量参差不齐;交易环节各行其是,存在无序竞争等。这也是很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毕竟先活下去是最实在的。

对此,青州花卉人没有回避。“我市花卉企业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想法,缺乏敢闯敢拼的精神,而且规模较小、带动能力弱、专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青州市花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郑栋鹏介绍说。

市场倒逼,技术、质量提升

随着自由发展时代的结束,一切都要归于秩序。不管是为了用户还是自己的品牌,从业者都要重新定位发展模式,去解决那些“狂奔时代”没空处理的问题。

走在青州花卉苗木交易中心,随处可见国内知名花企的产品,比如“丰岛”的球菊、缤纷的草花、“爱必达”的盆栽玫瑰、“双福”的竹芋等。品质好,牌子大,价格自然高高在上。外地花卉产品的进入,让本地花农也“卷”了起来,不少人成立花卉企业,不再拘泥于当下的生产,开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