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本书,适合喜欢茶的人放在手边反复看

2025/7/16 来源:不详

白癜风病友微信群 http://www.zguolife.com/news/49652.html

有朋友开了个茶店,邀请我们过去喝茶。

在她的店里,看她烧水,加茶叶,泡茶,分茶。我们慢慢喝下去,香气浓郁,唇齿留香。

走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拿了一些,因为实在太好喝了。

可是回家之后,自己烧水去泡,却发现怎么都泡不出来之前喝的味道来。

虽然泡出来的茶味道不怎么地,可依然无法阻挡我越来越爱喝茶。

当我想去喝一下其它品种的茶叶时,我发现茶叶的品种实在太多了,不仅茶叶品种多,泡茶的茶具也多种多样。

每次看到种类繁多的茶叶和茶壶,再看看自己只会把水烧开倒进茶壶的简单操作,突然觉得自己不配喝茶了。

你是不是也有和我一样的烦恼,怀着对茶的热爱,却对茶只有一知半解,就算找个知道的请教一下,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讲得全面,回去之后仍然是一头懵。

另外,茶知识知道的太少,茶都不敢乱泡,害怕把茶糟蹋了!这怎么办呢?

最近,有小编向我推荐了两本关于茶的入门书:《爱上茶》和《你不懂茶》,书里面关于茶的详细介绍,可以帮助我们化解不少心中的迷茫。

《爱上茶》

《爱上茶》这本书里面的知识点更宽泛一些。书中开篇先介绍了世界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茶。

比如俄罗斯人喜欢冲泡浓郁的红茶,冲泡之后把红茶倒进茶壶,放在“莎莫瓦”里保湿。

冰红茶始于美国。美国人将红茶中兑入冰块,做成了清凉的冰红茶,获得了相当高的人气。有时候他们也会把柠檬加入冰镇红茶中,喝的时候甚感清爽美味。

摩洛哥人喜欢将绿茶和薄荷一起冲泡,也就是有名的薄荷茶。人们在煮得很浓的绿茶中放入大量的鲜薄荷叶,再加多多的白砂糖,最后从50厘米高的地方将茶水倒入玻璃杯中,茶水中会含有很多气泡,口感丰富细腻。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马来西亚拉茶、越南莲花茶、瑞典“菲卡”、日本“振茶”、酥油茶、奶茶、水果茶、八宝茶等几十种不同口味的茶,都各具特色。

喝茶时搭配的茶点也各不相同,较经典的茶点有司康饼、苏格兰黄油酥饼、磅蛋糕、维多利亚海绵蛋糕、三明治、练切、干果子,凤梨酥等等。

根据茶的品质及制作工艺的不同,中国将茶分为6种基本大类,分别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红茶。

因为制作工艺不同,茶的冲泡方法和注意要点也不相同,每一种都有其需要注意的地方。

总的来说,《爱上茶》这本书是一本比较基础的泡茶、选茶、品茶指南,通过这本书,我们对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是一本入门书。

《你不懂茶》

如果说《爱上茶》是一本品茶指南,那么《你不懂茶》就是一本茶知识百科。

在《你不懂茶》这本书里,作者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个关于品茶的趣味小知识。

这个问答,可以分为5大类,分别是:日本茶、中国茶、红茶、花草茶、咖啡。

比如在中国茶的问题中,就有,Q:“台湾高山茶是什么茶?”

A:“高山茶”不是品种名,也不是特定的产地名,而是种植地区的统称。一些高山茶的名字里往往带有品类,比如高山白茶、高山绿茶。只写“台湾高山茶”的,基本可以认定它是乌龙茶。

还有知识科普类的问题,比如,Q:“全世界最有名的中国红茶是哪种?”

A:应该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祁门红茶”吧。安徽祁门县原来是著名的绿茶产地,为了出口茶叶到欧洲才转型生产红茶的。祁门红茶又有“功夫红茶”之称,也就是费时费力。这款茶在英国是顶级红茶的代名词,听说女王陛下过生日都要泡上一杯以示庆祝。

还有一些冷知识一样的问答,比如,Q:“有股正露丸味道的红茶是什么茶?”

A:这个味道也许是碰上了风味不太合你口味的“正山小种”。加工正山小种时需要用松针或松柴将茶叶熏干,松树的精油便渗入了茶叶,孕育出绝无仅有的奇妙风味。熏出来的松香味和喇叭形商标的正露丸的主要成分非常相似,所以有人觉得这茶闻起来有正露丸的味儿。

当然,对于想学习泡茶的人,书中也有关于泡茶的知识问答,Q:“泡好中国茶的诀窍是什么?”

A:有几个简单的参考标准,绿茶是不发酵茶,用80度左右的水冲泡最好。红茶是全发酵茶,水温越接近度越好。青茶是半发酵茶,发酵程度参差不齐,可以通过茶叶的颜色来判断水的温度,如果颜色接近绿色,那就用80度左右的水;如果更接近红茶的褐色,那就用度的水;如果是介于绿色与褐色之间,就用90度左右的水。

在《你不懂茶》这本书里,不仅有详细的茶知识问答,每个问答都配有简笔插图,通过简单的图画来让百科知识更简单易懂。

《爱上茶》和《你不懂茶》都是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对于想了解茶知识的小白来说,是不错的入门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0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