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负债百万到估值10亿,他将蛋糕店打造成
2025/5/11 来源:不详如果23岁那年,你创业失败,负债百万,你还有勇气从头再来吗?你又有信心再次创业,赢得成功吗?
而鲍才胜做到了。或许说起他的名字,人们还不太清楚,可说起鲍师傅,这几年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如今,全国只有27家鲍师傅的直营店,家家都是开业即爆火,动辄排队6、7个小时都是常态。
而且,和一般的网红店不同。鲍师傅没有什么过度的营销或者饥饿营销的手段,能有如今的盛况,全靠口碑和味道的口耳相传。
鲍才胜为人朴实,他对所谓的网红店并不甚在意,而是为自己的店太火而烦恼。因为店铺太火,全国涌现出了数千家山寨店。这些店铺打着鲍师傅的旗号招摇撞骗,败坏名声,甚至还对鲍才胜采取报复手段。
因此,鲍才胜苦不堪言。这个老实的江西农民表示,自己将会把所有打架获得的赔偿捐赠给国家,只为求一个清清白白。
从这方面来看,鲍胜才实在是个与众不同的企业家。那么他的创业之路,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23岁创业失败,负债百万
鲍才胜出生在江西资溪,他出生的时候,恰巧资溪正掀起做面包生意的热潮,家家户户几乎都在做面包生意。
鲍才胜的父母也不例外,在资溪学了一手做面包的生意后,便在安溪开了家面包坊。打小,鲍才胜就跟着父母开店,一到暑假,就帮着父母打下手做生意。
在鲍才胜看来,做面包绝不是一件轻松活:我父母开店的时候,特别辛苦,经常通宵都要做面包。尤其是到了春节,订单特别多,一家人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然而那个年代的面包生意还是很好做的,因为竞争不大,自然而然的利润空间就大些。可以说,那个年代做这一行的,大多都赚到了钱。
年,鲍才胜在河南郑州开了一家烘焙房,做烘焙原材料生意。然而天不遂人愿,鲍才胜亏得血本无归,负债累累,损失了接近万元。
鲍才胜刚23岁,他只是个农村出身的孩子,亏掉的都是父母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还有大部分都是借来的钱。经受这么大的挫折,他压力大到连觉都睡不着,整夜整夜得睁着眼。
好在鲍才胜的父母是很开明的,他们鼓励鲍才胜:男儿志存高远,亏了也不要紧,重头再来。
北上找寻机会,重振旗鼓
鲍才胜没有消沉太久,在父母的鼓励下,他决心重新开始。吸取了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教训,他去到河南信阳又开了一家面包店,经过四五年兢兢业业的营生,终于还清了债务。
鲍才胜虽然朴实,但骨子里却是个有冲劲的人。他不甘心窝在小地方开个面包店,还清债务后,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去大城市闯一闯。
那时候,南方的糕点铺子多,北方一带市场则大得多。于是鲍才胜一路北上,决定在首都北京扎下根来。
这个江西农村来的面包师傅成了一个北漂。留在北京的鲍才胜人生地不熟,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当年的信息渠道远不如现在透明,想要租一个好门面,只能靠走。鲍才胜每天要走几十公里的路,就是为了找一个合适的店面。
在传媒大学附近,鲍才胜终于找到了合心意的店铺。门面不大,才60几个平方,最主要的是,当时的北京不同于二三线城市,有好几个面包品牌已经经营得风生水起,鲍才胜的小店可以说是无人问津。
鲍才胜意识到,想要在北京活下来,必须要走特色路线。最开始,他给自己的店铺取名为鲍仔西饼屋,主要卖生日蛋糕和肉松小面包。生日蛋糕没卖几个,肉松面包却卖得特别好,好多人从北京其他区过来买。
而就在此刻,鲍才胜无疑在网上看见了台湾凤梨酥,他一下醍醐灌顶。如果一个凤梨酥能让人记住台湾,那有没有一个产品,一下就能让人记住他鲍才胜的店呢?
鲍才胜身上有中国劳动人民的血气,做事情不喜欢只动嘴,而是说干就干。他把店铺改成了鲍师傅糕点,放弃了做蛋糕,只留下了顾客最喜欢的肉松糕点。此后,他又对这招牌的肉松面包多加钻研,研发出了肉松,蟹黄等口味,一律取名为肉松小贝。
时至今日,肉松小贝依旧是鲍师傅店里的经典爆款,吸引了无数人前去打卡。
稳扎稳打,一夜爆红
凭借着肉松小贝,鲍才胜逐渐打开了市场。他将糕点零食化,严格控制SKU数量,以自主研发明星产品作为打开市场的一把钥匙,这也是他与其他品牌不同的地方。短短5年的时间,鲍才胜在北京挣了一套房。
十年的时间,鲍才胜稳扎稳打,在许多地方都相继开设了分店。而优质的口感和个性化的产品,让鲍师傅这个品牌一夜之间爆红全国,品牌估值超过10亿元。
然而树大招风,鲍师傅成为网红店的同时,市面上也开始相继涌入了许多鲍师傅的山寨店。这些山寨店猖獗得令人难以想象,在鲍才胜打假的过程中,遭遇了大量的恶意举报,被人围堵,还遭受了死亡威胁。
更过分的是,这些山寨公司恶意抢注商标,搞出雇人排队的一系列幺蛾子事件,最后却让无辜的鲍才胜背了黑锅。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鲍师傅充满误解,认为鲍师傅名不副实,有炒作的嫌疑。
而不善言辞的鲍才胜在镜头前愤怒地涨红了脸,说到:如果你们谁能找到鲍师傅门店雇人排队的证据,我把全国所有店送给他!
这个老实憨厚的农村面包师傅,立志要打造一个百年企业,把踏踏实实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当做初心。未来,这个不想火的男人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味蕾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