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识的出现基于偏见凤梨视角

2022/6/22 来源:不详

杭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235816.html

近期,一则关于“女子坐月子破译顶级密码”的新闻在短视频平台广为传播。“山东一女子因坐月子无聊,破译美国两套密码,获国家奖励万”,视频标题中浮现着这样的字眼,至此,“随手破译顶级密码的家庭妇女”成为了媒体贴在当事女性头上的隐形标签。

而当我们走向视频背后,被掩藏在标签下的内容,是她中国科学院院士、密码学家的身份,以及她用时七年,取得这项重大成就付出的努力与汗水。

猎奇的关键词是吸引观众在视频上停留的有效手段,但短短几句话的概括,不仅忽略了她在科学界的角色地位,也将她多年以来钻研密码破解工程时的心血和兼顾事业与生育的艰辛,用轻描淡写的营销话术一笔勾销。女性在知识生产中的角色,因此被极大地“隐形”。女性被“隐形”的情况不只此一例。不只在知识生产中的角色,正如CarolineCriadoPerez在《被隐形的女性(invisiblewomen)》中提到,大到心脏病诊断、小到决策如路边扫雪,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科学与客观的数据,实则缺乏性别视角。我们在这样的知识生产机制里看到的不仅仅是性别不平等,还有女性和性别多元人群的脆弱处境。

CarolineCriadoPerez《被隐形的女性》

01.女性样本与经验的缺失长期以来,公众将科学知识视为绝对权威与客观的存在,但不同的是,知识本身就存在内在的“隐形偏见”。“研究什么课题、用什么方法研究这些课题、如何用文字来阐明研究过程与发现?”当我们试图深入探究知识的本质,我们就会察觉,每一个得出的“客观的”有据理论和研究结果,从一开始就是从研究者的主观角度出发的。然而在科学界,当学者试图下一些概括性的结论时,女性的经验时常被忽视。去年5月,世界著名的医学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发表了一篇关于性别不平等与心血管疾病的文章。文章表明,尽管每年有35%的女性死于此病,心血管疾病在女性身上的表现仍未得到充分研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大多数的心血管临床试验中,女性作为临床试验患者的占比远远不足。在学术研究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妇女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了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IrvingZucker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医学界存在一种未经证实的信念,即女性荷尔蒙的波动会使女性难以研究。此外,根据医院在年出具的一份报告,“研究人员经常不招募足够数量的女性;即使招募了,也没有将性别区分开来进行数据分析或报告。这阻碍了我们去识别其中的重要差异——可能会有利于所有人健康的差异。同样,在诊断与治疗中,医疗人员也常常忽视性别差异性,没有充分说明女性与其他性别多元人群服药可能面临的更严重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这些例子揭示了长期以来存在的现象——在此类临床试验样本中,药物和治疗手段优先考虑男性。而这些主要基于男性需求研发出来的药物,则常常被视作理所当然,被视作是适用于不同人群的标准。图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7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